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方宗教鼓山韵(其二)赏析

和方宗教鼓山韵(其二)

宋 · 陈宓
盖世功名不染埃,清时尝见赋康哉。
灵源已作千年观,圣相仍曾一日来。
补练元功天上石,燮调和气琯中灰。
崖间尝有数行墨,留与游人抵暮回。

注释

盖世:无比伟大的。
功名:功绩和名声。
不染埃:不受尘世污染。
清时:太平盛世。
康哉:赞美诗,表示美好。
灵源:仙灵的源泉,指神秘或神圣的地方。
千年观:历经千年的景象。
圣相:圣贤的形象。
一日来:曾经出现过一天。
补练元功:修炼根本法力。
天上石:可能指天赐的神石。
燮调和气:调和阴阳之气。
琯中灰:古代乐器(如玉管)中的灰烬,象征着神秘力量。
崖间:山崖上。
数行墨:几行字迹。
游人:游客。
抵暮回:直到傍晚返回。

翻译

盖世功名不沾尘埃,太平盛世常见诗赞美。
仙灵源泉已历千年,圣贤形象也曾短暂显现。
修炼至宝取自天石,调和天地之气用的是玉管中的灰烬。
山崖上曾有几行墨迹,留给游人傍晚时分欣赏回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和方宗教鼓山韵(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盖世功名的超脱态度,赞美了清平盛世中的安宁气象。他以千年古观和一日圣相为喻,强调了道家修炼的深远与神圣。"补练元功天上石,燮调和气琯中灰"一句,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修行者提升自我、调和自然的境界。最后,诗人提到山崖间的墨迹,寓意着历史的痕迹和智慧的传承,供后人游历时品味,增添了诗的韵味。整体来看,此诗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