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檐前独竹咏
唐 · 刘言史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乱石:指杂乱的石头,可能形容环境荒凉。孤本:罕见的品种或独一无二的存在。
亭亭:形容植物直立的样子。
凌虚:升入空中,这里指直插云霄。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神圣或超凡的属性。
拂著来:试图接触或招引过来。
碧玉:绿色的宝石,比喻植物叶片翠绿如玉。
无轻粉:没有轻浮的尘埃,形容植物清洁高洁。
翻译
乱石丛中的稀有植物独自生长亭亭玉立,仿佛直插云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院前的独竹之下,陷入沉思之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这里“乱石”与“亭亭”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静谧的氛围。诗人将自己比作那寄生在乱石间的孤本植物,隐喻自己的生命状态,而“亭亭”则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某个亭子或是僧人的住所,这里不仅表达了僧人的居所,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凌驾尘世之上的精神追求。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袈裟”是佛教僧侣穿着的衣物,这里用它来比喻诗人想要触摸那竹子的意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清高脱俗,而“碧玉无轻粉”则形容竹子的颜色和质地,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反映了僧人的清心寡欲。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僧侣那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