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
清 · 王季珠
忽成忽败古今同,玩弄河山一掌中。
奋上舞台歌与泣,疲癃何必不英雄。
奋上舞台歌与泣,疲癃何必不英雄。
鉴赏
这首诗《河山》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对“河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
首句“忽成忽败古今同”,开篇即点明了历史的无常与轮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兴衰更替都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这里的“忽成忽败”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次句“玩弄河山一掌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广阔的河山比作可以被一手掌握的玩具,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人类力量的反思。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能够征服自然、改变世界的自豪感。
第三句“奋上舞台歌与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的一生比作舞台上的一出戏,既有欢乐的歌唱,也有悲伤的哭泣。这不仅体现了人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还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情感的自由表达和释放。这一句通过“歌与泣”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们在不同境遇下展现出的不同情感状态。
最后一句“疲癃何必不英雄”,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疲癃,意为身体虚弱或病痛,这里用来比喻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人们。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就不能成为英雄呢?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和勇气。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综上所述,《河山》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