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昭君词二首(其一)
明 · 黄衷
下马穷庐拂领巾,伤心无复故宫尘。
可怜却似闲花草,才到开时不是春。
可怜却似闲花草,才到开时不是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和昭君词二首》中的第一首,以“和昭君”为题,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昭君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下马穷庐拂领巾”,描绘了诗人从马背上下来,走进简陋的居所,轻轻擦拭衣领的画面。这里的“穷庐”既指昭君生前居住的简陋住所,也暗喻了诗人自己身处逆境或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次句“伤心无复故宫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昭君曾是汉宫的宠妃,而“故宫尘”象征着往日的荣华与辉煌。如今,这一切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深深的哀伤。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残酷的无奈。
后两句“可怜却似闲花草,才到开时不是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昭君比作“闲花草”。这里的“闲花草”既指昭君在宫廷中虽被宠爱但最终被冷落的命运,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虽然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开时不是春”的景象,强调了昭君及诗人所面临的困境与不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体现了黄衷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