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叔弼寄秦张
宋 · 陈师道
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庐陵:地名。公子:贵族子弟。
叔也:对长辈的尊称。
英达:聪明通达。
败壁:破旧的墙壁。
涂墁:修补。
东都:洛阳。
公馆:官员的住所。
扣君门:拜访你。
不留难:不拒绝。
倾心:全心全意。
燕语:亲切交谈。
磬折:恭敬的样子。
亲:父母。
汝颍:汝水和颍水。
岁月:时光。
公馀:闲暇时间。
千万:极言多。
舌端:口才。
江汉:长江和汉水。
一贯:连贯。
逸足:杰出人才。
宝刀:比喻才能。
立断:果断决定。
崎岖:曲折。
挟弹:有所偏私。
春冰泮:冰雪融化,比喻人心境解冻。
张秦:具体的人名。
不应缓:不应迟缓。
翻译
庐陵的四位公子,我只认识一半。其中一位叔叔,聪明且豁达,平易近人又精明强干。
那时我正年轻,住所破旧未修整。
我独自一人来到东都,依靠各位官员的接待度日。
有时去拜访他,即使多次请求也从不拒绝。
我全心全意地交谈,直到天亮,无所保留。
晚年他孝顺父母,但忧虑却增多。
我们相约在汝颍之上,时光流逝,困难重重。
他的才华在闲暇时展现,十天就能写出千万言。
他的言辞如日月悬空,笔下流淌江河。
这次行程非比寻常,谈论的内容连贯一致。
骏马岂能小试,宝刀应果断斩断。
用心坦荡,不愿受任何干扰。
躺在床上思念亲人,心中稍感温暖。
我借此机会督促张秦,期待你的回信不可拖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叔弼寄秦张》,通过对庐陵四公子之一的叔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友情。首句“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点出人物背景,接着赞美叔弼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与叔弼的交往,虽生活艰辛但仍能深入交流:“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诗人描述了叔弼的慷慨大方和才思敏捷:“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然而,叔弼的孝顺和责任使他生活不易:“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诗人感叹时光匆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尤为珍贵:“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叔弼在忙碌中仍能写出大量佳作:“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他的言辞犀利,如日月悬空,文章磅礴如江汉。
最后,诗人鼓励叔弼在关键时刻展现才华,行事果断:“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他提醒朋友,尽管用心平正,但仍需有所决断,同时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结尾处,诗人催促秦张尽快回信,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展现了叔弼的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