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粟山房
清 · 王邦采
平居爱幽僻,入夜静较可。
扫叶煮新茶,回风落残果。
披襟对山月,隔林见村火。
坐久不闻喧,禅关白云锁。
扫叶煮新茶,回风落残果。
披襟对山月,隔林见村火。
坐久不闻喧,禅关白云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瞬间升华为一种超脱的审美体验。
首句“平居爱幽僻”,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喜爱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接着,“入夜静较可”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之美,为后续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扫叶煮新茶,回风落残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清扫落叶,煮一壶新茶,感受微风吹过,落叶随之飘落,残果散落一地。这一系列动作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披襟对山月,隔林见村火”则将画面拉远,诗人独自站立于山间,敞开衣襟,面对着皎洁的山月,隔着树林,远处村落的灯火若隐若现。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相融合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坐久不闻喧,禅关白云锁”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长时间的静坐,远离了外界的喧嚣,仿佛进入了心灵的禅境,与白云共存,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是诗人理想生活状态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内观自我”的哲学思想的深刻诠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心灵自由境界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