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守汪宗博挽诗(其二)
宋 · 林希逸
襟义如公世所难,南来一念十年间。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
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
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
鉴赏
这首挽诗《莆守汪宗博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汪宗博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以汪宗博的品格和事迹为线索,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首句“襟义如公世所难”,赞扬汪宗博的品德如同公正无私的典范,是世人难以企及的。接着,“南来一念十年间”描绘了汪宗博从南方来到此地,其忠诚与决心跨越了漫长的岁月,暗示了他为官一方的坚定意志。
“喜时文石为乌石,未到壶山住道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汪宗博比作文石,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其本质的纯洁,同时预示着他最终将归隐于道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里既是对汪宗博人格的赞美,也是对其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宿草故人酬愿毕,生刍有客吊丧还”则通过描述墓地的景象,寄托了对故友的怀念与哀思。宿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酬愿毕”则意味着汪宗博的愿望得以实现,即他的名声与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铭记。生刍则是古人祭奠亡灵的习俗,此处用以表达对汪宗博去世的哀悼之情。
最后,“清名虽在身何在,抆泪空嗟造物悭”表达了对汪宗博清白名声的追忆与惋惜。虽然他的名声依然被人传颂,但生命已逝,无法再体验人间的欢乐与悲欢。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生命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之感,同时也对汪宗博的离去表示深深的哀悼。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汪宗博生平事迹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