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氏饥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剡氏饥,山前山后寻蕨萁。
斸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
皮皴指秃不敢辞,阿翁三日不供糜。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却得家人请官米。
斸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
皮皴指秃不敢辞,阿翁三日不供糜。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却得家人请官米。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战乱或饥荒中的困苦情景。"剡氏饥"四字直接点题,说明诗中主人公剡姓人家正遭受严重的饥荒。"山前山后寻蕨萁",生动展现了家人为了寻找食物,不惜翻山越岭,寻找野菜的情景,反映出生活的艰难。
"斸萁得粉不满掬",通过"斸"(挖掘)和"萁"(植物的茎秆)的细节,描绘出他们挖到的野菜之少,连一捧都填不满,足见食物匮乏。接着,诗人描述了这家人的艰辛:“皮肤皴裂十指秃”,形象地刻画出他们因长期劳作和饥饿而身体憔悴的状态。
"阿翁三日不供糜","阿翁"是对父亲的尊称,"糜"指粥,这句话表达了父亲三天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暗示了家庭的贫困和危机。最后,诗中的人产生了改变命运的想法:“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宁愿离开家人去做辛苦的挽船工作,只为换取一些官府发放的救济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饥荒中的无奈与挣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瘠和不公。戴表元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通过这样的诗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