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秀才归永丰
宋 · 杨万里
白白茅柴强作春,青青灯火夜相亲。
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
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
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茅柴:形容雪白的茅草,象征冬日的寒冷。青青灯火:形容夜晚的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超然似子:形容某人的才华出众,超越常人。
过秦:引用历史典故,比喻某人的才华广为人知。
觅举:寻求仕途的机会。
嗜古:过分喜好古代的事迹或传统。
能文:指有文学才能。
嫌贫:厌恶贫穷。
射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射箭科目。
误向南溪:比喻走错了路,迷失方向。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帮助或指引。
翻译
勉强在雪白茅草中寻找春天的气息,青灯下夜晚显得更加亲近。你的超凡才华如同真正的出类拔萃者,人们早已熟知你的过人才华,比如秦朝的故事。
寻求仕途不应只执着于古代的事迹,擅长写作怎能嫌弃贫穷的生活呢?
射箭科目的技艺谁能不掌握?只是误入歧途,不知向何处寻求正确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送曾秀才归永丰》。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怀念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曾秀才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人才难以得到认可的感慨。
首句“白白茅柴强作春”描述了春天来临时,草木竞相生长的情景。接着,“青青灯火夜相亲”则描绘出人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点起灯火,互相交流的温馨场面。
第三句“超然似子真翘楚,旧矣逢人诵过秦”表明诗人对于古代贤士如子真、翘楚等人的仰慕之情,并且通过他们的名声,感叹时光流转,历史久远。
第四句“觅举不应专嗜古,能文安得却嫌贫”则是诗人自我反思,表达了即便对古代有浓厚兴趣,也不能仅限于此,因为能够写作的人不应该被贫穷所困扰。
第五句“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则是对于科举考试的快速变化和难以把握,以及诗人对曾秀才未来命运的关切,希望他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体现出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代与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