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谷(其一)
宋 · 刘攽
高松含悲风,绿竹带凝雪。
碧落翻怒涛,深崖堕寒月。
萧条非人境,合沓隐城阙。
爽气露草木,精神立毛发。
初无隐居迹,似为吾人发。
世事谁得捐,相从理营窟。
碧落翻怒涛,深崖堕寒月。
萧条非人境,合沓隐城阙。
爽气露草木,精神立毛发。
初无隐居迹,似为吾人发。
世事谁得捐,相从理营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高松、绿竹、碧落、深崖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岁寒谷”为题,巧妙地运用了“岁寒三友”的意象——松、竹、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谷”字又暗示了隐居之地,与“隐居迹”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高松含悲风,绿竹带凝雪”,开篇即以悲风和凝雪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肃穆,高耸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在风雪中显得更加孤独。接着,“碧落翻怒涛,深崖堕寒月”,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碧蓝的天空仿佛翻滚着愤怒的波涛,深邃的悬崖边悬挂着寒冷的明月,这样的景象既壮阔又孤寂。
“萧条非人境,合沓隐城阙”,诗人感叹这样的景色并非人间所能常见,而是隐居之所独有的风景,与繁华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爽气露草木,精神立毛发”,空气中的清爽之气使得草木更加生机勃勃,这种精神上的愉悦甚至让人的毛发都为之振奋,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对心灵的触动。
“初无隐居迹,似为吾人发”,虽然这里没有明显的隐居痕迹,但似乎是为了诗人这样的志趣之人而存在,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最后,“世事谁得捐,相从理营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纷扰的无奈,以及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建立避世之所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纯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反思。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繁忙与喧嚣之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