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和同院(其四)
宋 · 李正民
一三五七变而通,端月骎骎气已中。
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
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
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濛。
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
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
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李正民在人日这一天与同僚聚会时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仗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季节更替以及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首联“一三五七变而通,端月骎骎气已中”以数字“一三五七”象征时间的流转,暗示一年中的变化,而“端月骎骎气已中”则点明了季节的转换,春意渐浓。这里通过数字与季节的结合,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性与不可逆性。
颔联“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胜菜羹,意味着花朵的美丽胜过了普通的菜肴,喻示着春天的新生命与生机;柳条桃萼,指的是柳树与桃花,它们在春风中绽放,预示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这两句通过对比新旧,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引用了杜甫和韩愈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沉思考。杜甫曾因雪景而感伤,韩愈则在文章中巧妙地避开了穷困的字眼。这两句既是对前人作品的致敬,也是诗人对自己创作态度的反思,体现了文学创作中情感与现实的交织。
尾联“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濛”则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地位的淡然态度。他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名声或许不足以彰显他的价值,而贫富的差异在他看来不过是自然界的空濛变化,无需过分执着。这一联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文学创作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宇宙间普遍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