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潘仁仲写梧竹草亭
浮杯乐饮思潘岳,藻思春江濯锦如。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题为《为潘仁仲写梧竹草亭》,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诗中以“翠竹萧萧倚碧梧,一亭聊以赋閒居”开篇,生动地勾勒出竹林与梧桐相依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浮杯乐饮思潘岳”,借用了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如同潘岳般在闲适的环境中饮酒赋诗的情趣,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藻思春江濯锦如”,以春江上的锦缎比喻诗人的文思如锦,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倪瓒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思考。
词语解释
碧梧的意思:(1).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春江的意思:(1).春天的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 富春江 的简称。...
翠竹的意思:绿竹。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 鲍溶 《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绿意弥漫的原野在两旁平转;时时有一丛深树或翠竹一闪而过,标识着那里有村落。”...
浮杯的意思:(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
乐饮的意思:畅饮。《史记·高祖本纪》:“ 沛 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出有微行之游,入有管弦之懽,置酒乐饮,赋诗称寿。”《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快看酒来,俺们乐饮三杯。”...
濯锦的意思:(1). 成都 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暗虹走缴绕,濯锦莫周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歷城 北二里有 莲子湖 ,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緑间明,乍疑濯锦。” 清 吴伟业 《闻撤织造志喜》诗:“尚方玉帛年来盛,早见 西川 濯锦多。” 靳荣藩 注引《文选·蜀都赋》注:“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2).江名。参见“ 濯锦江 ”。...
思春的意思:犹怀春。谓少女思慕异性。《白雪遗音·马头调·春风刮的》:“为游春,翻到得了思春病。”...
萧萧的意思:◎ 萧萧 xiāoxiāo(1) [whinny and 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2) [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 [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 [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藻思的意思:做文章的才思。 晋 陆机 《文赋》:“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清 刘大櫆 《<海舶三集>序》:“翩然而藻思翔,蔚然而鸿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