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观(其二)
宋 · 郑清之
绿蓑青笠惯菰蒲,错认东湖处士居。
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
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
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
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
注释
绿蓑:绿色的蓑衣。青笠:青色的斗笠。
菰蒲: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隐居。
东湖处士居:东湖的隐士住所。
舟尾笑迎:船尾的人热情地迎接。
车后客:可能指赶路的行人。
渡头:河边的渡口。
网中鱼:刚捕捞的鱼。
水程趣戍:水路行程中的时光。
半规日:半个太阳,表示时间已过半。
山意论交:山间的交谈,如朋友间的交流。
千卷书:形容知识丰富,交谈内容广泛。
归去:返回。
重楼:多层的楼房。
凝望:专注地看。
云气矗凌虚:云雾直入天空,形容景象奇幻。
翻译
他常穿绿色蓑衣戴青色斗笠,在菰蒲丛中生活,误以为是东湖隐士的居所。船尾的人笑着迎接从车后来的客人,渡口的人催促着买刚捕捞上来的鱼。
在水路旅程中,一半的时间已过,如同半个太阳挂在天边,山间的交谈仿佛读了千卷书一般丰富。
回去时,他站在高楼之上眺望,恍惚间觉得云气直冲天际,如同曾经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诗人郑清之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士般的生活场景。首句“绿蓑青笠惯菰蒲”形象地展现了渔夫身着绿色蓑衣、头戴青色斗笠,常在湖边的菰蒲丛中穿梭,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次句“错认东湖处士居”暗示了诗人误将此地当作隐士的居所,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通过渔夫的热情好客和对捕鱼的熟练,进一步渲染了渔村的淳朴与热闹。诗人在这里寓言性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渔市生活的喜爱。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象着在舟行途中,时间仿佛在与山水的交谈中悄然流逝,自己仿佛在阅读着大自然的千卷诗书,寓言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回望刚才的渔村景色,仿佛看见了云气蒸腾,如在仙境,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和对超脱尘世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