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路发解劝驾
宋 · 吴潜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郡:指洛阳一带,古代文化名郡。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南宫: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这里指礼部。
榜帖:科举考试的榜单和通知。
唐取士:唐代选拔人才的方式。
数路:多种途径。
汉得人:汉代选拔人才的方法。
鸣鹿:比喻招揽贤才,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
殷勤:恳切、热情。
攀龙:比喻追求高位或显赫地位。
忠谠:忠诚正直。
披陈:陈述,表达。
翻译
东郡人才济济,南宫考试更新鲜。唐代各科选拔英才,汉代多途径选人材。
鹿鸣声中寄深情,如龙腾跃显变化。
若能向贤明君主进言,忠诚正直的意见需直言不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世景象,其中“东郡衣冠盛”和“南宫榜帖新”表明的是国家的繁华与科举考试的盛行。"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则是指历代通过科举选取人才,如同唐朝选拔士子,汉朝选拔贤能。
诗中的“鸣鹿殷勤意”和“攀龙变化身”用了古代神话故事,比喻着君子的修养与品格,如同仙鹤的鸣叫显示其高洁之志,攀援真龙以求变化成仙,表达诗人对品德修为的追求。
最后,“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则是说如果能为英明的君主服务,那么就必须直言不讳,以诚信之心呈现自己的忠诚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盛世选才、品德修养和忠诚直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以及个人对于品格提升和忠诚奉献的自我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