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惆怅(其五)赏析

惆怅(其五)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当时别恨尚寻常,过后思量倍断肠。
灵雨不归神女梦,远山犹靓美人妆。
兰摧楚泽生年浅,玉瘗蓝田逝日长。
欢乐几何忧患广,春风蓬鬓有秋霜。

鉴赏

这首诗名为《惆怅(其五)》,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往昔别离之痛的深刻反思与追忆,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

首联“当时别恨尚寻常,过后思量倍断肠。”开篇即点出别离时的普通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却变得异常强烈,如同刀割般痛苦。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时间对情感的影响,使得原本平凡的离别在回忆中变得刻骨铭心。

颔联“灵雨不归神女梦,远山犹靓美人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灵雨象征着无法实现的愿望或梦想,神女梦则暗示了追求而不得的遗憾。远山与美人妆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喻了人物内心的哀愁与美丽。这两句诗以景喻情,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兰摧楚泽生年浅,玉瘗蓝田逝日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生命比作兰花和玉石。兰花在楚泽(泛指水边之地)生长的时间短暂,象征着生命的短暂;而玉石被埋葬在蓝田(古代著名的产玉之地),意味着生命逝去后留下的永恒价值。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价值永恒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尾联“欢乐几何忧患广,春风蓬鬓有秋霜。”总结了人生的普遍规律——欢乐虽少,忧患却多。春风拂面,却也伴随着岁月的痕迹,如同蓬鬓间渐渐显现的秋霜。这句诗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欢乐与忧患并存的现实,以及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别离之痛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命短暂与价值永恒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