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吏部出使二首(其一)
宋 · 曹勋
圣主东南眷念劳,绣衣行部辍名曹。
喜寻物外人多竺,应遇山中相有陶。
丹笔不摇吟笔健,颓风顿革古风高。
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鲸鲵弄海涛。
喜寻物外人多竺,应遇山中相有陶。
丹笔不摇吟笔健,颓风顿革古风高。
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鲸鲵弄海涛。
注释
眷念:深切关怀和挂念。绣衣:古代官员的官服,这里指代官员。
竺: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竺法兰或隐士名号。
陶: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
丹笔:比喻重要的政治决策或诗文。
颓风:衰败的风气。
鲸鲵:比喻凶恶的势力或权臣。
海涛:比喻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动荡。
翻译
圣明的君主在东南地区关怀民生,身着绣衣巡视地方官员,暂时放下繁忙的政务。他欣喜地寻找那些超脱世俗的人,比如像竺这样的隐士,预料会遇到如陶渊明般的山中高士。
他的诗才出众,无论是严肃的政论还是轻松的吟咏都充满力量,改变了颓废的风气,推崇古雅之风。
他如何能施展宏图,稳定国家,不让凶恶的势力在海上掀起波澜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为郑吏部出使东南地区而作的送别诗。首句“圣主东南眷念劳”,表达了对皇帝对郑吏部出使的重视和期望,暗示了使命的重要性和朝廷的信任。接着,“绣衣行部辍名曹”描绘了郑吏部身着绣衣,离开官署前往任职的场景,显示出他的地位和责任。
“喜寻物外人多竺,应遇山中相有陶”两句,以“物外人”和“山中相”暗指郑吏部将要遇到的隐逸高士,期待他在出使之路上能结交贤良,汲取智慧。诗人相信这次旅程会让他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物,提升他的道德修养。
“丹笔不摇吟笔健,颓风顿革古风高”赞美郑吏部文采出众,且有改革弊俗的决心,期待他能以正直的品格和文学才华影响当地,恢复古代的优良风气。
最后两句“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鲸鲵弄海涛”寄寓了诗人对郑吏部的深深期许,希望他能施展才能,稳定地方,防止奸佞之徒作乱,确保国家安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激励与期望的送别诗,表达了对郑吏部出使使命的崇高评价和对其成功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