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石
明 · 成鹫
坚性何妨高处蹲,閒身归去总无村。
风云月露酿元气,草木昆虫依本根。
大地几回成昼夜,诸峰相见即儿孙。
当时曾笑生公石,不点顽头更囫囵。
风云月露酿元气,草木昆虫依本根。
大地几回成昼夜,诸峰相见即儿孙。
当时曾笑生公石,不点顽头更囫囵。
鉴赏
这首诗《老人石》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联“坚性何妨高处蹲,闲身归去总无村”,以“老人石”为象征,描绘其坚韧独立的姿态,即使身处高处也不妨碍其坚定的本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远离尘嚣,归隐山林。
颔联“风云月露酿元气,草木昆虫依本根”,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风云月露滋养着天地间的元气,而草木昆虫则遵循着生命的基本规律生长繁衍,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颈联“大地几回成昼夜,诸峰相见即儿孙”,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相结合,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变化的深刻理解。大地经历了无数次日夜交替,而山峰之间的相遇,则仿佛是家族的传承,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循环。
尾联“当时曾笑生公石,不点顽头更囫囵”,以“生公石”为例,借古喻今,表达了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改变的人的讽刺。这里的“生公石”可能指的是某个传说中的石头,被赋予了智慧或顽固的形象,而“不点顽头更囫囵”则意味着那些不愿接受新知、固守旧见的人,最终只会像顽石一样,无法融入变化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石”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时间、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