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首尾吟(其七十五)赏析

首尾吟(其七十五)

宋 ·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易时。
八卦小成皆有主,三才大备略无遗。
阴阳消长既未已,动静吉凶那不知。
为见至神功效远,尧夫非是爱吟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写诗,写诗是为了赞扬《易经》中的智慧。
八卦的精微理论都有其对应的主宰,天地人三才的宏大体系几乎无所遗漏。
阴阳的消长变化不停止,静动之间的吉凶变化怎能不了解。
他写诗是为了展现至高无上的神妙作用,而非仅仅爱好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作诗、写诗。
易:《易经》,古代哲学经典。
八卦:中国古代哲学中象征宇宙基本原理的八种符号。
小成:精微的理论。
主:主宰,指理论背后的道理或原则。
三才:天、地、人,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大备:宏大完备。
消长:事物由盛转衰或由衰转盛的过程。
动静:静止和运动,这里指世间万物的变化。
吉凶:吉祥与凶险。
功效:作用、效果。
远:深远,这里指影响之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七十五首,主要体现了诗人邵雍对于《易经》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不是单纯喜好诗歌创作,而是借诗来表达对《易经》中蕴含的智慧的推崇。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诗是尧夫赞易时”强调诗歌是他阐述易理的一种方式。

“八卦小成皆有主,三才大备略无遗”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易经》中的八卦象征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以及三才(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显示出诗人对易学体系的精深理解。诗人认为,《易经》中的道理无所不包,无所遗漏。

“阴阳消长既未已,动静吉凶那不知”则揭示了《易经》中阴阳对立与转化、动静平衡与变化的哲学,以及预测吉凶祸福的能力。最后,“为见至神功效远,尧夫非是爱吟诗”总结全诗,重申诗人吟咏诗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揭示和赞美《易经》的深远智慧和无穷力量。

整首诗以诗的形式展现了邵雍对《易经》的热爱和对其深奥哲理的赞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经典学问的敬仰和传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