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赏析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唐 · 孟郊
东西分我情,魂梦安能定。
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浮云自高闲,明月常空净。
衣敝得古风,居山无俗病。
吟听碧云语,手把青松柄。
羡尔欲寄书,飞禽杳难倩。

注释

东西:比喻分割情感的因素。
情:情感。
魂梦:灵魂和梦境。
安能:怎能。
定:安宁。
野客:流浪者或不拘小节的人。
云作心:心如云般飘忽不定。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人。
月为性:性情如月光明亮。
浮云:比喻自由自在的心境。
闲:悠闲。
明月:明亮的月亮。
常空净:永远清澈纯净。
衣敝:衣服破旧。
古风:古代的风格。
居山:住在山上。
俗病:世俗的烦恼。
吟听:吟咏聆听。
碧云语:碧空中的云声。
青松柄:青松的枝干。
羡尔:羡慕你。
欲寄书:想写信。
飞禽:飞鸟。
杳难倩:难以请托。

翻译

情感被东西切割,灵魂梦境怎能安宁。
我的心如野客般飘忽,我的性情像高僧依赖月光。
浮云自在悠闲,明月永远纯净。
穿着破旧的衣服显古风,居住山中无世俗之疾。
倾听碧空中的云语,手握青松枝干。
羡慕你想要寄信,但飞鸟难以托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东西分我情,魂梦安能定”两句,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宁静,东西两地的分别让他的情感无法平定,灵魂和梦境都无法得到安顿。

接下来的“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则是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这里的“野客”指的是漫游四方的人,而“高僧”则是指那些达到心灵境界的高级修行者,他们的心性如同明月,清净而不染尘世。

“浮云自高闲,明月常空净”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浮动的云朵显得悠闲自在,而明月则始终保持着它的纯洁和宁静。

“衣敝得古风,居山无俗病”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穿着简陋的衣服,但这种生活方式却让他远离世俗的纷扰和疾病,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吟听碧云语,手把青松柄”则是描写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情景。他或许正在吟咏着天空中碧绿色的云朵,或是在握着青翠的松枝,这些都是他与自然亲密交流的情形。

最后,“羡尔欲寄书,飞禽杳难倩”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但却因为远方无从寄送而感到困难。这里的“飞禽”是指那些能够携带信息穿越长空的鸟类,而“杳难倩”则形容这种方式多么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