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再过东园二首(其二)赏析

再过东园二首(其二)

明 · 唐时升
知是午潮落,小溪呜咽流。
绿萝留薄暮,红叶报深秋。
新月远林角,夕阳高树头。
平生丘壑意,一到一消忧。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再过东园二首(其二)》描绘了午潮退去后的小溪流水声,以及傍晚时分绿萝和红叶所传递的季节更替。"小溪呜咽流"形象地写出水声的低沉,"绿萝留薄暮"暗示时光的流转,而"红叶报深秋"则以鲜明的色彩揭示了秋季的到来。新月在远林之外升起,夕阳高照树梢,这些自然景象共同营造出宁静而富有深意的画面。最后两句"平生丘壑意,一到一消忧"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爱的寄托,以及自然景色能带来的内心宁静,从而消解忧愁。整体上,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佳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词语解释

薄暮的意思:◎ 薄暮 bómù[at dusk] 傍晚每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加以薄暮逆夷又发火烧潮音街。——《广州军务记》...

红叶的意思:(1).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唐 杜牧 《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 西山 红叶好,霜重色愈浓。”(2). 唐 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宋 晏几道 《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庆缘》:“一...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丘壑的意思:(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

深秋的意思:◎ 深秋 shēnqiū[late autumn] 秋季的末期...

树头的意思: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呜咽的意思:[释义](1) (动)低声哭泣。 (2) (形)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声。 [构成]偏正式:呜〔咽 [例句]她在呜咽。(作谓语)...

午潮的意思:正午时的潮水。 宋 朱松 《送沉昌时赴宁海令兼叙别》诗之二:“午潮平处落归帆,已觉离情两不堪。”《元史·五行志二》:“﹝ 至正 七年﹞八月壬午, 杭州 上海 浦中 ,午潮退而復至。”...

夕阳的意思:◎ 夕阳 xīyáng[the setting sun] 傍晚的太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消忧的意思:消解愁闷。《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汉 马融 《樗蒲赋》:“ 伯阳 入戎,以斯消忧。”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消忧期酒圣,乘兴任诗狂。” 茅盾 《宿莽·色盲》:“浪漫主义把恋爱当作神秘的圣殿,颓废主义又以为是消忧遣愁的法宝。”...

一到的意思:(1).到一次。 唐 刘禹锡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诗:“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朝来偶一到,又觉景特奇。”(2).犹一来,一经来到。《朱子语类》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许地山 《别话》:“一到楼口,那脚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3).一旦到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