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中甫使君(其三)
宋 · 孙应时
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
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
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
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
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
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
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
注释
发轫:开始阶段。鸣琴:弹奏琴声,比喻治理有方。
得民:深得民心。
渊鱼:深渊里的鱼,比喻底层民众。
察:细查,观察。
桑雉:桑树上的雉鸟,象征和平与驯服。
本来驯:本性就温顺。
双旌:两面旗帜,古代官员出行的标志。
暮:傍晚,暗示时间已晚。
犹歌:还在歌颂。
五裤新:可能指新的习俗或政策。
良吏:优秀的官员。
传:流传,成为典范。
斯文:这里指好的政绩和文化。
翻译
在开始阶段展现抱负,弹奏琴声深得民心。深渊里的鱼何必去细查,桑树上的雉鸟本就温顺。
令人叹息的是傍晚时分还在宣扬旧俗,却歌颂新的变革。
谁会成为优秀的官员典范,我希望能记录并弘扬这种美德。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向往与赞美。"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施展抱负、为民请命之人的渴望,他们如同能演奏琴瑟之音,深受百姓喜爱。"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则是说那些在深水中游动的鱼不需要过分去观察,因为它们天性温顺,不会伤害人。
接下来的"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良之士的怀念,他们即使在晚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同那仍旧穿着破旧但却珍贵的衣衫。最后两句"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则是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传颂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他自己也想要借此展现自己的文采与胸襟。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人物的描绘和怀念,以及个人对于历史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于德才兼备、能够为民造福之人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