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颖士西亭
唐 · 白居易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静得亭:一个宁静的亭子,可能是诗中的地点。尘外踪:指远离世俗的地方。
凭轩:倚靠在窗户或栏杆上。
东南望:向东南方向看。
鸟灭:飞鸟消失在视线中。
山重重:形容山峦重叠。
竹露:竹叶上的露珠。
烦襟:烦躁的心情。
杉风:杉树林中吹过的风。
病容:形容面色病态。
旷然:形容心境开阔。
真趣:自然真实的趣味。
道:这里指人生的道理或哲学。
心相逢:与内心的追求相契合。
遗世:超脱世俗,隐居避世。
蓬壶峰:蓬莱和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在静得亭中,环境宁静,仿佛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倚靠在轩窗向东南方向眺望,飞鸟渐行渐远,群山层叠无尽。
竹叶上的露水使烦躁的心情冷却下来,杉树间的风使病态的面容感到清爽。
开阔的景象适宜追求真实的意趣,正与内心追求的道相遇。
就在这里,已经可以超脱世俗,何必再去追寻蓬莱、方丈那些仙山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开篇“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表明诗人在一座宁静的亭子里,获得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灵状态。“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则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视野和心境之广阔。接下来的“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细腻地刻画出自然界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这种环境对诗人情感的熨帖。
至于“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则透露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得内心的平和与快乐,这种境界正是他所追求的生命真趣。末了的“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心态,认为只要能在现实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就无需追求那些虚幻的、高不可攀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