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赏析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 · 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拼音版原文

luòmàotáibiānbànhuángxíngrénchóuchàngduìzhòngyáng

jīngzhōujiànhuánxuānwèichènbēiqiūxiāng

注释

落帽台:指代某处历史遗迹,与落帽有关的典故。
菊半黄:秋季菊花盛开,但此处暗示凋零。
行人:过客或诗人自己。
惆怅:心情忧郁、失落。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荆州:古地名,今湖北荆州一带。
桓宣武:桓温,东晋名将,曾有‘南征北战’之称。
悲秋:秋天常引人感伤的情绪。
帝乡:指京都,皇帝居住的地方。

翻译

落帽台边菊花已半黄,行人心中充满惆怅面对着重阳节。
在荆州初次见到桓宣武,他为了赶上悲凉的秋天,决心进入京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的景象,诗人通过落帽台边菊花半黄、行人对着重阳感慨的情形,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荆州一见桓宣武,点出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桓宣武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提及他或许是在暗示时光流转、英雄辈出的无常。

诗人通过“为趁悲秋入帝乡”一句表达了自己面对历史沧桑之感的沉重与悲凉。帝乡通常指代王朝的都城,这里可能是指古蜀汉的都城成都,或者更广义地代表着往昔时代的遗迹。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在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情感真挚且充满历史沧桑感,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和历史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