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雉
明 · 邓林
不羡山梁饮啄肥,宁同牧子叹双飞。
五文愿借天孙巧,移上虞廷补衮衣。
五文愿借天孙巧,移上虞廷补衮衣。
鉴赏
这首诗《双雉》是明代诗人邓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首句“不羡山梁饮啄肥”,诗人以山梁上的鸟儿为喻,表达了自己并不羡慕那些在食物丰富之地栖息的鸟儿,暗示了对物质生活并非唯一追求的态度。接着,“宁同牧子叹双飞”一句,诗人选择与牧童的孤独相对比,更倾向于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即使没有伴侣的陪伴,也宁愿保持独立与自由。
“五文愿借天孙巧,移上虞廷补衮衣。”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希望借由天女织女的巧手,将五彩斑斓的图案编织成华美的服饰,献给帝王,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同时,这里的“补衮衣”也暗含了修补国家、社会秩序之意,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期待,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