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畜之久矣,以病抱树而死;为之恻然
明 · 张煌言
升木何须教,奔林岂为惊!胡然婴一疾,不复听三声?肠断巫山暗,魂归楚水明。
争如孙供奉,能报主人情!
争如孙供奉,能报主人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张煌言所作,表达了对一只小猿猴因病去世的深深哀怜之情。首句"升木何须教,奔林岂为惊",寓言般地写出了小猿原本自在的生活状态,无需教导就能在树林中自由活动。然而,"胡然婴一疾,不复听三声",转折表达了小猿突然患病,无法再享受自然的声音,令人惋惜。
"肠断巫山暗,魂归楚水明",运用了巫山和楚水的意象,象征着小猿的离世,诗人的心肠为之断裂,想象它的灵魂在明亮的楚水边飘荡,增添了哀伤的氛围。最后,诗人将小猿与孙供奉(可能是指忠诚的仆人或动物)相比,"争如孙供奉,能报主人情",表达了对小猿虽然不能回报养育之情,但其忠诚和主人的情感纽带令人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小猿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