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忠宝眷帖赞
宋 · 岳珂
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庐陵:地名,指江西吉安,文忠是欧阳修的号。欧:指欧阳询,唐代书法家。
周:指周越,晚唐五代书法家。
内心之是似:指内心的真正追求。
六一:指欧阳修,因其号六一居士。
翻译
庐陵的文忠,先欧后周他的书法可追溯,欧体刚劲而周体柔美
如果内心真如其表,何必追求外在形式
我曾追寻平原渡口,远望那两座典藏楼阁
想象他在平原与墨客卿相间的从容,足以承继六一居士的风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文人周文忠的赞誉之作。诗中将周文忠置于庐陵(今江西吉安)文坛的重要地位,称其为继欧阳修(欧)之后的杰出人物。诗人强调了周文忠的书法风格,认为他继承了欧体的刚劲,又融入了自身的柔和,体现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
诗中提到“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暗示了对周文忠作品的仰慕,以及对他与北宋文豪如王安石(平原)和欧阳修(二典之一)等人的文风交流的想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周文忠能在宾客间展现出六一居士(欧阳修号)般的风雅之态的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周文忠才情和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书法艺术和文人风度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