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王十一南行赏析

送王十一南行

唐 · 元稹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
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
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
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
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
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拼音版原文

xiàshuǐyàngtiānwǎnyángàncūn
fēngtiáowěijìnjuànliànfāngzūn

jiěmèifāngshùnzhēngfānpiānfān
jiāngtúnyǒnggāolàngfēngshùyáohún

yuǎnshùzōngyānzhōuzhǔhūn
xīnzhòuruòhánwēn

biéxìnfēijiǔwèizuòyōufán
liúshínánzhuǎnjūnfànyúngēn

wànnányuèsānshēngshānshàngyuán
cónggěngyōumèngxiāngyuán

注释

夏水:夏天的河水。
漾:轻轻荡漾。
晚旸:傍晚的阳光。
岸村:河岸旁的村庄。
风调:风的吹拂。
乌尾:鸟儿的尾巴。
劲:强劲有力。
眷恋:依恋,不舍。
馀芳尊:指花香,也可理解为美好的事物。
解袂:解开衣袖,比喻离别。
瞬息:一瞬间。
征帆:远行的船帆。
翩翻:轻快地飘扬。
江豚:生活在江河中的哺乳动物,此处可能象征生机或离愁。
涌:激起。
高浪:大的波浪。
枫树:秋天变红的树,常用于描绘离别场景。
去魂:离去的灵魂,比喻离别之情。
远戍:远方的戍守之地。
宗侣:同伴,朋友。
泊:停泊。
暮烟:傍晚的烟雾。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离心:离别的愁绪。
讵几许:岂止一点点。
骤若:快速得像。
移寒温:寒暑交替,比喻心情变化快。
此别:这次离别。
信非久:确实不久。
胡为:为何。
坐忧烦:无故忧虑。
我留:我停留。
石难转:像石头一样难以移动,比喻不愿离开。
君泛:你漂泊。
云无根:云彩没有根基,比喻行踪不定。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湖南月:湖南的月亮,代表远方的景物和思念。
三声:几声,此处指猿猴的叫声。
山上猿:山中的猿猴。
从兹:从此以后。
耿:耿耿于怀,形容不能忘怀。
幽梦:深沉的梦境。
夜夜:每晚。
湘与沅:湘江与沅江,代指遥远的故乡或思念之地。

翻译

夏日的水面在天边轻轻荡漾,傍晚的阳光依偎着河岸旁的小村庄。
微风中鸟儿的尾巴强劲地摆动,它们不舍地围绕着花香盘旋。
刚解开衣袖的一瞬间,远行的船帆已经轻快地飘扬起来。
江中的鱼儿跃起掀起高高的浪花,岸边的枫树摇曳,似乎在告别灵魂。
远方的戍所友人停泊,傍晚的烟雾笼罩着沙洲,一片昏黄。
离别的愁绪何止一点点,心情的变换快得如同寒暑交替。
这次分别确实不会太久,为何还要如此忧心忡忡。
我像坚固的石头不愿离开,你却如浮云般没有定处。
万里之外的湖南挂着明亮的月,山上传来三声猿猴的哀鸣。
从此以后,幽深的梦境中,夜夜都萦绕着湘江与沅江的景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离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无限思念和不舍之情。首句“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季节与环境,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生动的画面。

“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中的“风调”,形容风吹得柔和宜人,而“乌尾劲”则是指柳树末梢随风摇曳之状,“眷恋馀香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的“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描绘出朋友即将启程的情景,而“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则通过对激流和摇摆树木的描述,传递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忧虑。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中的“远戍”,指的是边塞之地,而“宗侣泊”、“暮烟洲渚昏”则营造出一幅边塞落日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描述,强化了离别的孤独与哀愁。

“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表达了对离别之痛苦的体验,而“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则是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望和自己内心不平静的情感。

最后,“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诗人自比为“留石”,朋友如“泛云”,形象地表达了两人的分别和各自的境遇,“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则是对远方友人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想象,而“我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更深化了诗人内心对朋友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深,以夏日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