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虚谷(其一)
宋 · 孙嵩
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
注释
琬琰:美玉,比喻文章的优美。镌磨:雕刻琢磨,形容文章的精细加工。
丹青:绘画的代称,这里指艺术创作。
步骤:这里指文学成就或创作水平。
子美:杜甫的字,此处指杜甫的才华。
投三赋:指杜甫的《登高》、《秋兴八首》等作品。
灵均:屈原的字,此处借指屈原。
九歌:屈原的代表作,古代楚辞的一种。
农谣:农民的歌谣,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
渔曲:渔夫的歌曲,民间音乐的一种。
钓笠:钓鱼时戴的斗笠。
耕蓑:耕田时穿的蓑衣。
翻译
文章如美玉精心雕琢,与绘画相比其奢侈程度如何呢。我已经在文学界名声不显,怎敢说超越古人的步伐更多。
还未达到杜甫那样的才情,姑且先像屈原那样解读《九歌》。
哪里会有农夫的歌谣和渔夫的曲调,只愿略谈渔夫的钓笠和农夫的蓑衣。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嵩所作,名为《和谢虚谷(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古典文学的尊崇与自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的开篇“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高标准和追求,以及希望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古人的杰作相媲美。这里的“琬琏”指的是文章华丽的文采,“镌磨”则强调了精心雕刻的工夫,而“丹青”则是对颜色深沉、富有韵味的形容,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高度期待。
接着“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与敬畏之情。他认为自己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他对自己的创作持有谨慎态度,不敢贸然宣称能够赶上前人的成就。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学巨匠,如《文选》中之子美(即曹植)和灵均(即屈原)的作品的敬仰。这里提到的“三赋”可能指的是曹植的代表作,而“九歌”则是指屈原的《九歌》,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贵的遗产。
最后,“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表达了作者对于民间文化如农谣、渔歌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简单工具如钓笠(捕鱼用的器具)和耕蓑(农夫所用)的关注和欣赏。这里的“稍谈”显示出诗人对这些平实事物也能发掘出文学之美,体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来源广泛、包容并蓄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孙嵩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个人文学成就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