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问海客
唐 · 刘慎虚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风雨交加的傍晚,我终于乘船归来。我本来自南海出发,航行万里犹如疾风飞驰。
起初不知会落在何方,长久以来都找不到依靠。
视野渐渐转向西方,山色在越地若隐若现。
谁能想到离家如此遥远,这条路少有人迹。
停船时悲伤哭泣,连我也被感动得泪湿衣裳。
漂泊海上无需多言,思念家乡的心难以长久忘怀。
即使我能成为鲁仲连那样的人,山路上也只有一扇柴门等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风雨交加的沧洲归途之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旅人在风雨中结束了长期的航行,即将回到家乡。"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展示了旅人的快速航程,从南海出发,一路疾驰,如同乘风而至。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与不确定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心境。"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景象,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模糊而迷离。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这种独自旅行的孤寂感。"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表达了旅途中的悲凉情绪,即便是旁观者也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
最后两句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强调了对故乡的无法割舍的情感。"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则以历史人物比喻,即便是拥有高超本领的人,在面对归乡之路时也会感到艰辛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风光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情怀,以及对归宿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