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退之集偶书
宋 · 张嵲
宰书三上已间关,见辱功官又大难。
当日之人定谁子,竟无名字在人间。
当日之人定谁子,竟无名字在人间。
注释
宰书:宰相的奏章。三上:多次呈递。
已:已经。
间关:艰难曲折。
见辱:受到羞辱。
功官:官职晋升。
又:再次。
大难:极大的困难。
当日之人:当时的人们。
定:必定。
谁子:是谁。
竟:竟然。
无:没有。
名字:姓名。
在人间:在世间流传。
翻译
多次呈递奏章已经历经艰辛,被贬官职更是难以承受的耻辱。那些日子里的人们,如今还有谁记得呢?竟然没有留下姓名在世间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嵲的作品,名为《读退之集偶书》。诗中表达了对古人宰我(即宰相)功业和地位的怀念,以及对于历史人物被遗忘的感慨。
“宰书三上已间关”,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场景,宰相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已经到达了最高层次,即使是这样重要的人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遗忘。"见辱功官又大难",这里“见辱”意味着不再受到重视,而“功官”指的是有功绩的官员,“大难”则表达了这样的官员在历史长河中留名越来越困难。
“当日之人定谁子”,这句话强调了古代人物身份的模糊性,即使是曾经辉煌的人物,到了后世也很难确定他们的具体身份。“竟无名字在人间”则是对历史遗忘性的深刻感慨。尽管这些人物当时可能威风八面、功成名就,但最终却没有留下名字,仿佛从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整首诗通过反思古代官员的命运,抒写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以及个人功业与名声在岁月流转中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