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经昨所蓦之涧反有怯不自胜之意赏析

经昨所蓦之涧反有怯不自胜之意

明 · 王履
礧礧布泓渟,琤潺四面并。
试寻来处熟,忽动老心惊。
石势熊渠虎,风声永固兵。
自怜人我杂,无语看云行。

拼音版原文

léihóngtíngchēngchánmiànbìng

shìxúnláichùshúdònglǎoxīnjīng

shíshìxióngfēngshēngyǒngbīng

liánrénkànyúnxí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经昨所蓦之涧反有怯不自胜之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涧景象。"礧礧布泓渟"形象地刻画了水流在宽广的涧中起伏波动,如同布满石头的湖泊。"琤潺四面并"则写出流水声在四周回荡,清脆悦耳。

诗人深入涧边,试图追溯水声源头,却发现它似乎蕴含着古老的力量,令他心中不禁生出敬畏之情,"忽动老心惊"表达了这种突如其来的震撼和对自然力量的感慨。接下来的"石势熊渠虎,风声永固兵"运用比喻,将石头的形态比作熊渠虎的威猛,风声比作风吹过兵戈的声响,进一步强化了涧水的神秘与壮丽。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人世纷扰之中,面对这大自然的静谧与力量,感到人与自然的对比,"自怜人我杂,无语看云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静观心态,只能默默欣赏云卷云舒,无声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触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词语解释

风声的意思:[释义](名)传播出来的消息。 [构成]偏正式:风(声 [例句]走漏风声。(作宾语)风声越来越紧。(作主语)...

泓渟的意思:(1).水深貌。 唐 柳宗元 《永州万石亭记》:“刳闢朽壤,翦焚榛薉,决澮沟,导伏流,散为疎林,洄为清池。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浊,効奇於兹地,非人力也。”(2).比喻思想深邃。 明 方孝孺 《贮清轩记》:“存乎方寸之间,使得乎天者,泓渟洞澈,可以酬酢万物而不为物所淆。”...

来处的意思:谓来而安处。《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毛 传:“处,止也。” 郑玄 笺:“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1).所来的地方。 唐 郑谷 《石门山泉》诗:“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你来处来,去处去,休迷了正道。”(2).指来历,出处。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宋 黄庭坚 《答洪驹文书》之二:“ 老杜 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未渠央》:“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

人我的意思:(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

四面的意思:◎ 四面 sìmiàn[all around;on all four sides]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四面受敌...

无语的意思:(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熊渠的意思:古代宫廷卫队名。《晋书·职官志》:“初啟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晋书·职官志》:“左卫,熊渠武賁;右卫,佽飞武賁。”《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武卫曰熊渠。”...

云行的意思:(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

自怜的意思: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见“ 自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