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谹父中秋前六日二诗(其二)
宋 · 王洋
谁将兔消长,用卜月阴晴。
三穴由来暗,中天本自明。
金盆如未满,玉斝为谁倾。
处处随人去,长空不送迎。
三穴由来暗,中天本自明。
金盆如未满,玉斝为谁倾。
处处随人去,长空不送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和曾谌父中秋前六日二诗(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天命不可预测、宇宙之大无所畏惧的情感。
首句“谁将兔消长”用了古代占卜的兔死不报之说,暗喻天道难以捉摸。接着,“用卜月阴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变化莫测,人无法预知。
“三穴由来暗”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观察天象的三穴(日、月、星),而“中天本自明”则表达了宇宙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金盆如未满,玉斝为谁倾”两句,以盛酒的形象暗示着对未来命运的无从预测和关切。金盆与玉斝都是古代用来喝酒的器物,而这里却是半满不满,不知为何人而倾倒,体现了诗人对于不可知晓的命运所持有的复杂情感。
最后,“处处随人去,长空不送迎”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心态。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不过是顺应自然而已,而那广阔的天空,对每个人的来去都不加以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万象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命运和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