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赏析

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

宋 · 曾丰
昔为仙翁宅,今作梵氏家。
桃花太俗生,释老安取耶。
物原出平等,人自分品差。
我来与时违,有桃却无花。
旧来花片红,散落为流霞。
中有结实者,往往成丹砂。
仙人食之馀,鸡犬辄争哗。
翔鸾久霄汉,废灶空尘沙。
殆欲从之游,龙髯不容拿。
拟作武陵记,恐谓渔父夸。
坐陪老上人,晚烟煮春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诗中,诗人以游历桃花台寺的经历,表达了对葛仙翁炼丹遗迹的感慨和对道教文化的兴趣。首句“昔为仙翁宅”暗示了此处曾有仙人活动,而今则成为佛门之地,对比鲜明。诗人批评桃花过于世俗,不适合修行者的环境,暗示出佛教与道教在追求超凡脱俗方面的不同。

接着,诗人通过“物原出平等,人自分品差”表达了万物皆源于平等,但人的品性却有高低之分的观点。他感叹自己来时已非葛仙翁时代,桃花虽多,却不见仙丹踪影,暗示历史变迁与理想世界的失落。

“旧来花片红,散落为流霞”描绘了桃花花瓣飘落如彩霞的景象,而“中有结实者,往往成丹砂”则寓言般地描述了桃花可能象征的修炼成果。然而,仙人已逝,只剩下荒凉的灶台和尘沙,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仙道却不得的遗憾。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未写下详细的游记,担心被误认为是在夸耀,而是选择陪伴老僧,享受煮茶的宁静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遗迹的敬仰和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