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自咎贻七县宰
唐 · 元稹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
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
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
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半租岂不薄,尚竭力与筋。
竭力不敢惮,惭戴天子恩。
累累妇拜姑,呐呐翁语孙。
禾黍日夜长,足得盈我囷。
还填折粟税,酬偿贳麦邻。
苟无公私责,饮水不为贫。
欢言未盈口,旱气已再振。
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
区区昧陋积,祷祝非不勤。
日驰衰白颜,再拜泥甲鳞。
归来重思忖,愿告诸邑君。
以彼天道远,岂如人事亲。
团团囹圄中,无乃冤不申。
扰扰食廪内,无乃奸有因。
轧轧输送车,无乃使不伦。
遥遥负担卒,无乃役不均。
今年无大麦,计与珠玉滨。
村胥与里吏,无乃求取繁。
符下敛钱急,值官因酒嗔。
诛求与挞罚,无乃不逡巡。
生小下里住,不曾州县门。
诉词千万恨,无乃不得闻。
强豪富酒肉,穷独无刍薪。
俱由案牍吏,无乃移祸屯。
官分市井户,迭配水陆珍。
未蒙所偿直,无乃不敢言。
有一于此事,安可尤苍旻。
借使漏刑宪,得不虞鬼神。
自顾顽滞牧,坐贻灾沴臻。
上羞朝廷寄,下愧闾里民。
岂无神明宰,为我同苦辛。
共布慈惠语,慰此衢客尘。
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
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
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半租岂不薄,尚竭力与筋。
竭力不敢惮,惭戴天子恩。
累累妇拜姑,呐呐翁语孙。
禾黍日夜长,足得盈我囷。
还填折粟税,酬偿贳麦邻。
苟无公私责,饮水不为贫。
欢言未盈口,旱气已再振。
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
区区昧陋积,祷祝非不勤。
日驰衰白颜,再拜泥甲鳞。
归来重思忖,愿告诸邑君。
以彼天道远,岂如人事亲。
团团囹圄中,无乃冤不申。
扰扰食廪内,无乃奸有因。
轧轧输送车,无乃使不伦。
遥遥负担卒,无乃役不均。
今年无大麦,计与珠玉滨。
村胥与里吏,无乃求取繁。
符下敛钱急,值官因酒嗔。
诛求与挞罚,无乃不逡巡。
生小下里住,不曾州县门。
诉词千万恨,无乃不得闻。
强豪富酒肉,穷独无刍薪。
俱由案牍吏,无乃移祸屯。
官分市井户,迭配水陆珍。
未蒙所偿直,无乃不敢言。
有一于此事,安可尤苍旻。
借使漏刑宪,得不虞鬼神。
自顾顽滞牧,坐贻灾沴臻。
上羞朝廷寄,下愧闾里民。
岂无神明宰,为我同苦辛。
共布慈惠语,慰此衢客尘。
注释
吾:我。上帝:上天,古人认为主宰宇宙的神灵。
降命:下达命令。
明且仁:明智而仁慈。
臣稹:作者自称,表示谦卑。
胡不:为何不。
灾我身:将灾难降于我身。
胡为:为何。
一州:整个州。
祸此:给这些。
一旱:一次干旱。
犹可忍:还可以忍受。
已频:已经频繁。
腊雪:腊月的雪。
膏雨:春雨,及时雨。
恻恻:悲伤的样子。
诏书:皇帝的命令。
半减:减半。
麦与缗:麦子和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半租:减半的租税。
岂不薄:不算少。
竭力:尽力。
筋:这里指力气。
惮:害怕。
惭戴:感戴,感激。
累累:连续不断。
妇拜姑:媳妇向婆婆行礼,表示家庭和谐。
呐呐:口吃,说话不利索。
翁语孙:老翁对孙子说话。
禾黍:泛指农作物。
盈我囷:装满我的粮仓。
还填:偿还。
折粟税:折合成谷物的税。
酬偿:偿还。
贳麦邻:向邻居借的麦子。
苟无:如果没有。
公私责:公私的债务。
饮水不为贫:喝水也觉得不贫穷,指心态乐观。
欢言:欢乐的话语。
旱气:干旱的迹象。
再振:再次显现。
秋孟: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区区:形容微小。
昧陋:无知,见识浅薄。
祷祝:祈祷。
日驰:一天天过去。
衰白颜:衰老的容颜。
再拜:再次跪拜。
泥甲鳞:衣服沾满泥土,形容极其虔诚。
遥遥:遥远。
负担卒:挑夫。
役不均:劳役分配不均。
今年:今年的。
无大麦:没有大麦收获。
珠玉滨:与珠玉一样珍贵,形容稀有。
胥:小吏。
里吏:管理乡里的小官。
敛钱急:催缴钱款紧急。
值官:当值的官员。
因酒嗔:因喝酒而发怒。
诛求:强行索要。
挞罚:鞭打惩罚。
逡巡:犹豫,迟疑。
下里:乡下。
不曾:未曾。
诉词:诉状。
千万恨:诸多怨恨。
强豪:有权势的人。
独:孤独的,穷困的。
案牍吏:处理文书的小吏。
市井户:商人和普通居民。
迭配:轮流供应。
水陆珍:珍贵的水产品和陆地食品。
偿直:得到应有的补偿。
不敢言:不敢发声。
有一:哪怕有一点。
尤:责怪。
苍旻:苍天。
漏刑宪:法律有漏洞。
得不:难道不。
虞鬼神:担心鬼神的责罚。
顽滞牧:愚钝的官员。
灾沴臻:灾害接连降临。
朝廷寄:朝廷的委托,重任。
闾里民:乡亲父老。
神明宰:公正的官员。
同苦辛:共同承受辛苦。
布:传播。
慈惠语:慈爱与恩惠的话语。
慰:安慰。
衢客尘:世间劳苦大众。
翻译
我听说上天之心,降下的旨意明确而仁慈。如果我臣稹真有罪过,为何不直接降灾于我自身?
为何要让一州干旱,给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灾难。
一次干旱尚可忍受,但这旱灾已经频繁发生。
腊月的雪覆盖不满大地,春天的及时雨也不降临。
陛下怜悯的诏书下达,减免了部分麦子和缗钱的税收。
减半的租税已算轻微,但百姓仍竭尽全力去缴纳。
不敢怕竭尽全力,只因感念天子的恩泽。
妇女们纷纷向婆婆行礼,老翁口吃地对孙子说话。
期盼庄稼日夜生长,足以填满我家的粮仓。
然后交纳折合谷物的税,偿还向邻居借的麦子。
如果没有公私的债务,即使喝水也不会觉得贫穷。
欢乐的话语还未说完,旱灾的迹象再次显现。
六月天未降雨,秋天的第一个月也已过去十天。
我们无知而微小,祈祷并非不虔诚。
日复一日,面容衰老,一次次跪拜,衣衫沾满泥土。
回来后再次思考,愿告诉地方官。
天道虽远,怎比得上人间的亲近。
监狱中人满为患,是否有人含冤未申?
粮仓里秩序混乱,是否有奸诈之事在其中?
运输车上嘈杂,是否派遣不当?
长途跋涉的挑夫,是否劳役不均?
今年没有大麦收成,价值等同珠玉般珍贵。
乡村官吏,是否索取无度?
催缴钱款紧急,官员借酒发怒。
搜刮与惩罚,是否毫不迟疑?
我生于乡间,未曾踏入州县衙门。
千万怨恨的诉状,是否无法上达天听?
强者豪饮肉食,穷人连柴火都没有。
都因文书小吏,是否转移了灾祸?
商户与居民,被迫供应各种珍稀之物。
未得到应有补偿,是否不敢发声?
若此事有一丝不公,怎能怪罪于苍天?
即便法律有漏洞,能不担心鬼神的责罚吗?
自省为官愚钝,导致灾害接连降临。
上对不起朝廷的信任,下愧对乡亲父老。
难道没有公正的官员,与我一同承受辛苦?
共同传播慈爱与恩惠,安慰这世间的劳苦大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作品,名为《旱灾自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元稹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旱灾带来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于作为地方官员未能解救百姓之痛的自责。"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敬畏和对自身职责的深刻反思。他认为如果自己有过失,应该由他个人承担,而不是让百姓遭受旱灾之苦。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这句话强烈地批判了因个人或政府的失职而导致整个州郡陷入饥荒的不公现象。接着的几句"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则描绘了一场旱灾后的惨状,以及朝廷对于减免税赋的关切。
在后续部分,诗人详细描述了农民因旱灾而生的种种困苦,以及官府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索取税收。他还表达了对那些贪婪和不公行为的愤慨,以及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强豪富酒肉,穷独无刍薪。俱由案牍吏, 无乃移祸屯。"这些句子批判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和官员的贪婪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旱灾后果的深刻描绘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谴责,展现了元稹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他的这种情怀和批判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天下兴亡、百姓疾苦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