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二)
宋 · 王之道
芳草池塘处处佳,竹篱茅屋野人家。
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
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
注释
芳草:青翠的草。池塘:水塘。
佳:美好。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茅屋:用茅草盖的小屋。
野人家:乡村民居。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
桃花:春季开花的一种花卉。
尽:凋零完。
颇:相当,十分。
春容:春天的景象。
属:属于。
菜花:油菜花。
翻译
到处都是芳草和池塘,简朴的竹篱和茅屋散落在乡村人家。桃花凋谢后过了清明节,春天的景色似乎更多属于朴素的油菜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开篇“芳草池塘处处佳,竹篱茅屋野人家”两句,勾勒出一片充满生机与宁静的乡村景象。这里的“芳草”和“池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而“竹篱茅屋”则是农家常见的风貌,“野人家”则增加了一种自然、远离尘世的感觉。
接下来的“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两句,则从时间上把握住了春天的一个特定时段——桃花盛开之后,而转向更为平凡的植物——菜花。这里的“清明”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春天中期。此时桃花已经不再繁盛,但春天的景色并未消退,而是转移到了普通的野菜上。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也表达了一种平和、淡雅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境也暗含着一种超越物质享受,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