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开先悟老悟老述情三颂自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举枯木话二首(其一)
宋 · 王洋
放怀澹泊省拘持,应物无方自不疑。
我国晏然君莫问,他心通处我为谁。
静无淮浦他年梦,老与庐山宿命期。
到了百年俱任运,世间屈曲自推移。
我国晏然君莫问,他心通处我为谁。
静无淮浦他年梦,老与庐山宿命期。
到了百年俱任运,世间屈曲自推移。
注释
放怀:放开胸怀,不拘束。澹泊:淡泊名利,心境平静。
拘持:约束,限制。
应物:顺应事物。
自不疑:内心不存疑惑。
晏然:安宁,平静。
君莫问:无需询问,不必过问。
他心通:心灵相通,理解他人。
我为谁:我在其中的角色。
淮浦:地名,古代水路要冲。
宿命期:命中注定。
百年:一生,整个寿命。
俱任运:全由命运决定。
世间屈曲:世事变迁,曲折复杂。
推移:变化,移动。
翻译
放开胸怀,不被束缚,顺应万物而不怀疑。国家安宁,无需多问,他人心中相通,我又何人。
在静谧中期待着未来的淮浦之梦,与庐山的命运紧密相连。
活到百岁都听从命运安排,世间变迁,一切随它自然发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赠开先悟老述情三颂自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举枯木话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放怀澹泊省拘持,应物无方自不疑"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平和与豁达,主张放下烦恼,不再执着于世间纷争,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无需多余的疑虑。
"我国晏然君莫问,他心通处我为谁。"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个人身份与社会角色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感,不再纠结于世俗的名分和身份认同。
"静无淮浦他年梦,老与庐山宿命期。"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未来生命境遇的安然接受。这里的“淮浦”和“庐山”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居之地,象征着与世隔绝、归隐自然的心愿。
"到了百年俱任运,世间屈曲自推移。" 最后两句则是对生命流转、世事更迭的一种宿命观和顺应态度,认为一切皆由天定,不必强求或抗拒。
整首诗通过淡泊的生活哲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