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筹堂述怀(其一)
一朝小雅废将尽,何处如今更有诗。
鉴赏
这首诗《和筹堂述怀(其一)》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长恨周人咏黍离”开篇,引出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与反思。
“长恨周人咏黍离”,引用了《诗经·王风·黍离》中的典故,原诗描述了周朝灭亡后,一位周朝遗民路过故都,看到一片荒凉景象,不禁悲从中来,唱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诗句,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哀伤。这里,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的隐忧。
“不期亲到闵周时”,意为没想到自己会亲自经历这样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这里的“闵周时”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映照,暗示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感知。
“一朝小雅废将尽,何处如今更有诗”,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文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诗人感叹,在这样一个时代,这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似乎正在消逝,再也难觅如诗般美好的情感表达。这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担忧,更是对社会风气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文化传承的深深忧虑。在金末元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俊民以诗言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
词语解释
不期的意思:◎ 不期 bùqī(1) [by chance;out of blue](2) 没有约定不期而遇(3) 不料;想不到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西游记》...
长恨的意思:(1).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2).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3).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期亲的意思: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元 李五 《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如今的意思:[释义](名)现在,只能指较长的一段时间。 [构成]动宾式:如|今 [例句]如今比过去好。(作主语)[同义]现在、目前[同音]儒巾...
黍离的意思: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小雅的意思:《诗经》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 西周 后期和 东周 初期。这时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诸多矛盾日益尖锐。故其中诗篇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会动乱,表现 周室 与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少数是统治阶级宴会的乐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说:有的认为以政事分,如《〈诗〉大序》;有的认为以道德分,如 司马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有的认为以乐曲分,如 朱熹 《诗·小雅集传》。前人争论不决,莫衷一是。...
一朝的意思:◎ 一朝 yīzhāo[once;in one day] 一旦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周时的意思:(1).指一昼夜。《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汤方”注:“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鼠莽草毒,亦类中虫者,经周时方验。”(2).昼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