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南塘赵尚书二首(其二)赏析

挽南塘赵尚书二首(其二)

宋 · 刘克庄
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
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
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
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

注释

水心:南宋学者叶适的号,这里指代叶适的学术遗产。
麈柄:古代辩论时使用的麈尾,这里代指叶适的著作。
程氏:程颐、程颢,宋代理学家。
晦翁:朱熹,宋代大儒,因其诗文深奥而得名。
二箴:两部训诫或规劝性质的著作。
孤论:独立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观点。
商榷:讨论,商议。
骑鲸:比喻深入学问的探索。

翻译

自从水心先生去世后,他的著作只剩麈柄归于公家。
在《易经》的研究上,他怀疑程朱理学,只在诗歌中寻求晦涩深沉的思想。
他家中藏有两部重要的训诫,独立的见解世间少有共鸣。
不再与人深入讨论,他在浩渺的学海中独自骑鲸探索。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文学追求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古籍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独特看法的坚持。

首句“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中,“水心”的含义不明确,但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消逝,“麈柄”则是古代书籍的装饰,用以比喻诗人所持之学问。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事物后,只剩下自己独自持守着某种知识或信念。

接下来“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中,“于易”可能指的是《易经》,而“程氏”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的学说。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研究学问时,对程氏学说的怀疑态度,而在文学创作上,却偏好晦涩难懂的老子(“晦翁”),显示了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追求和对传统学术的批判精神。

再下“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中,“二箴”可能指的是某种古籍,而“孤论”则表达了诗人在学术上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这里强调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通过“不复重商榷”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或学术争论的放下,而“骑鲸浩渺中”则是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比喻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如同乘龙跨海,遨游于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学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心信念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于文学艺术深邃哲理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