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柏行
宋 · 高斯得
往年上会稽,凌空禹穴曾得窥。
今年浮沅湘,又见禹柏蹲山陂。
茫茫禹迹遍天下,独此二物称神奇。
凌云意气销铄尽,根心就化空存皮。
樛柯入地枯不死,反更上擢青铜枝。
被以九龙名,流传自何时。
得非木宿苍龙精,储英萃异成雄奇。
头角崔嵬讶撑拄,牙须磔裂相纷披。
孔明庙柏信称古,上距何翅千年奇。
杜陵品藻一何陋,遗落鼻祖收孙枝。
诿云此地不身到,何由得集衡湘诗。
呜呼,衡之山巍巍,湘之水瀰瀰。
地气何太偏,独于草木乎钟之。
柏兮手植自神禹,竹也种传由舜妃。
谁能为天分此畀人物,庶几可使悍俗嚚风移。
今年浮沅湘,又见禹柏蹲山陂。
茫茫禹迹遍天下,独此二物称神奇。
凌云意气销铄尽,根心就化空存皮。
樛柯入地枯不死,反更上擢青铜枝。
被以九龙名,流传自何时。
得非木宿苍龙精,储英萃异成雄奇。
头角崔嵬讶撑拄,牙须磔裂相纷披。
孔明庙柏信称古,上距何翅千年奇。
杜陵品藻一何陋,遗落鼻祖收孙枝。
诿云此地不身到,何由得集衡湘诗。
呜呼,衡之山巍巍,湘之水瀰瀰。
地气何太偏,独于草木乎钟之。
柏兮手植自神禹,竹也种传由舜妃。
谁能为天分此畀人物,庶几可使悍俗嚚风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禹穴:大禹开凿的洞穴,可能指禹陵。
沅湘:长江的支流,这里指湖南地区。
禹柏:相传为大禹所栽种的柏树。
凌云意气:形容志向远大,气概非凡。
翻译
过去我曾游历会稽山,亲眼目睹过大禹开凿的洞穴。今年我又漂泊沅湘,看见了大禹留下的柏树屹立在山坡。
大禹的足迹遍布天下,唯有这两样东西被誉为神奇无比。
曾经的凌云壮志如今已消磨殆尽,只剩树根空壳留存世间。
那株柏树虽然枯萎深入地下,却反而长出青铜般的枝条。
它被赋予‘九龙’的美誉,这样的命名从何时开始呢?
难道它是木星苍龙的精华,汇聚奇异之力而成的伟岸之姿?
它的树冠高耸,枝叶繁茂,让人惊讶地以为是支撑天地的柱子。
孔明庙中的柏树确实古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堪称奇观。
杜甫的赞美多么粗浅,他只取了后代子孙的一小部分。
如果我没亲自来到这里,怎能写出这衡湘之地的诗篇?
哎,衡山巍峨,湘水浩渺。
为何大地的恩赐如此偏爱,只赋予草木如此生机?
大禹亲手栽种的柏树,舜妃也传承了竹子的种植。
谁能赋予天地这样的智慧,让强悍的风俗变得温和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禹柏行》,通过对会稽和沅湘两地禹柏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禹的敬仰以及对自然造化的赞叹。诗人首先回忆了自己前次游历时所见的禹穴和禹柏,感叹禹的遗迹遍布天下,而这两棵柏树尤为神奇。接着,他描述了禹柏坚韧的生命力,即使枯死也能再生出青铜般的枝条,并被赋予九龙之名,暗示其非凡来历。
诗人进一步将禹柏与孔明庙的古柏相比,认为其历史悠久,品质超群,杜陵(汉宣帝陵)的赞誉显得简陋。他质疑若非天意所赐,何以在衡湘之地独钟此物,以此激发人们改变恶劣风俗的愿望。最后,诗人以衡山湘水的壮丽景色为背景,强调了天地间自然力量的偏爱,以及神禹和舜妃对草木的特殊恩赐,寄寓了对人文精神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通过禹柏这一象征物,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