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白帽
兜鍪知较古,贝胄比还轻。
上马秋风动,归营夜雪明。
少年趍幕府,岸帻尽谈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军旅画面。"白帽缀红缨"开篇即以简洁的色彩对比,展现出士兵们的鲜明形象,白帽与红缨相映生辉,透出一股青春活力和喜庆的气息。"军容喜称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愉悦的军旅氛围,表达了士兵们对自身装备和军纪严整的自豪。
"兜鍪知较古,贝胄比还轻"两句,通过比较古代的头盔和现代的轻便头盔,展现了军事装备的进步,同时也暗含了对士兵们灵活作战能力的赞赏。"上马秋风动,归营夜雪明"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出征和归营时的壮丽场景,秋风和夜雪增添了战斗的豪情和艰辛。
最后两句"少年趍幕府,岸帻尽谈兵"聚焦在年轻士兵积极进取的态度,他们热衷于讨论军事策略,显示出他们的热血和对职责的忠诚。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军旅生活,既有战斗的严肃,又有青年的热情,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独特风貌。
词语解释
岸帻的意思: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汉 孔融 《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 唐 白居易 《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 宋 陈与义 《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郭沫若 《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
白帽的意思:(1).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 白纱帽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贝胄的意思:(1).用文贝装饰的头盔。《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毛 传:“贝胄,贝饰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贝胄象弭,织文鸟章。” 刘逵 注:“胄,兜鍪,以贝饰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诸蛮唯 大理 ,甲胄以象皮为之,黑漆坚厚,復閒以朱缕,如中州之犀毘器皿,又以小白贝缀其缝,此岂《诗》所谓‘贝胄朱綅’者耶!” 元 姚燧 《徽州路总管府达噜噶兼管内劝农事虎公神道碑》:“先皇賚之騕褭以乘,雕弓贝胄,华衣昼映。”(2).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南朝 齐 王...
称情的意思:衡量人情。《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 郑玄 注:“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犹称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常傲然以称情。”《南史·范泰传》:“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兜鍪的意思:◎ 兜鍪 dōumóu[ancient helmet] 古代作战的盔...
风动的意思:◎ 风动 fēngdòng[pneumatic]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风动工具...
军容的意思:指军队的容貌和仪表,也泛指军队的整体形象。...
马秋的意思:驾车时络于马后的革带。 宋 苏轼 《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寄子由》诗:“羽客知人意,瑶琴繫马鞦。”...
幕府的意思:◎ 幕府 mùfǔ(1) [office of the commanding officer]∶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2) [shogunate]∶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上马的意思:◎ 上马 shàngmǎ(1) [mount;get on horse]∶骑上马背那个竞技场骑手腾身上马(2) [start]∶比喻某个重大工程项目或工作开始进行他承包的工程明年开春就上马(3) [take up an official post]∶指领导者指挥者上任丁浩上马以来,单位的经济效益比原来大有好转...
少年的意思:[释义](1) (名)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少年时代。(作定语) (2) (名)指上述年龄的人。 [构成]偏正式:少(年...
谈兵的意思: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宋 梅尧臣 《夜酌赵侯家》诗:“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其次则 沉少林 状元、 董伯念 礼部,并有声艺苑,亦好谈兵。”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十四学击剑,十六能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