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顿里十首(其九)
折花摇树影,踏藕损莲根。
饥鸭呼归舰,新蚕试浴盆。
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临顿里十首(其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景象。首句“汩汩泉通圃”以泉水流淌的声音和流动的形象,展现了田园的生机与活力,泉水滋养着园中的作物。接下来的“萧萧柳映门”则通过柳树的轻柔摇曳和门前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恬淡的乡村氛围。
“折花摇树影”描绘了农人或孩童采摘花朵时,树影婆娑的动态画面,富有生活情趣。而“踏藕损莲根”则细腻地刻画了夏日采藕的情景,透露出农事的繁忙和自然的和谐。
“饥鸭呼归舰”通过饥饿的鸭子呼唤同伴归巢,展现了动物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通过屋前的高石,暗示了这个地方曾属于郁林孙,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先人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忆。
词语解释
高石的意思:高大的假山石。 唐 王建 《题元郎中新宅》诗:“买来高石虽然贵,入得朱门未免贫。”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高石的意思:高大的假山石。 唐 王建 《题元郎中新宅》诗:“买来高石虽然贵,入得朱门未免贫。”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汩汩的意思:(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莲根的意思:即藕。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泊》:“莲根涨新圩,蒲芽护荒坻。” 元 周霆震 《冰盘藕雪》诗:“文园近日真消渴,莫种莲根引恨长。”...
树影的意思:树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三:“ 翔鸞阁 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沥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
踏藕的意思: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宋 陆游 《题斋壁》诗:“病除觉身轻,赤脚自踏藕。”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山地种蔬,水乡捕鱼,採莲踏藕,生计不穷。”...
萧萧的意思:◎ 萧萧 xiāoxiāo(1) [whinny and 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2) [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 [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 [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摇树的意思:谓动摇根本。《北齐书·幼主纪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迴天之力……持瓢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
浴盆的意思:◎ 浴盆 yùpén[bathtub;bath] 浴斛。澡盆...
郁林的意思:古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 羡门 高谿 , 上成 鬱林 ,公乐聚穀。” 李善 注:“盖亦方士也。”...
郁林孙的意思:三国 吴 陆绩 曾为 郁林 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鬱林孙”称美 陆 氏子孙。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九:“屋前高石在,知是鬱林孙。”按,《嘉庆重修清一统志·江苏省·苏州府二》:“ 陆龟蒙 宅在 临顿里 ,门有巨石……《续图经》:‘ 龟蒙 始居 临顿里 。’”参见“ 鬱林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