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三)
隋 · 无名氏
十三变之时。
变形易体在罽宾。
从天而下无根元。
号作弥勒金刚身。
胡人不识举邪神。
兴兵动众围圣人。
积薪国北烧老君。
太上慈悯怜众生。
渐渐诱进说法轮。
剔其须发作道人。
横被无领涅槃僧。
蒙头著领待老君。
手捉锡杖惊地虫。
卧便思神起诵经。
佛气错乱欲东秦。
梦应明帝张愆迎。
白象驮经诣洛城。
汉家立子无人情。
舍家父母习沙门。
亦无至心逃避兵。
不玩道法贪治生。
搦心不坚还俗经。
八万四千应罪缘。
破塔怀庙诛道人。
打?铜像削取金。
未荣几时还造新。
虽得存立帝恐心。
变形易体在罽宾。
从天而下无根元。
号作弥勒金刚身。
胡人不识举邪神。
兴兵动众围圣人。
积薪国北烧老君。
太上慈悯怜众生。
渐渐诱进说法轮。
剔其须发作道人。
横被无领涅槃僧。
蒙头著领待老君。
手捉锡杖惊地虫。
卧便思神起诵经。
佛气错乱欲东秦。
梦应明帝张愆迎。
白象驮经诣洛城。
汉家立子无人情。
舍家父母习沙门。
亦无至心逃避兵。
不玩道法贪治生。
搦心不坚还俗经。
八万四千应罪缘。
破塔怀庙诛道人。
打?铜像削取金。
未荣几时还造新。
虽得存立帝恐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信仰与传统冲突的场景,以及佛陀化身救世的情节。诗中描述了弥勒菩萨化身金刚身,以对抗胡人的侵略,保护众生。通过一系列的转变和行动,包括剃须、作道人、使用锡杖、诵经等,展现了佛陀慈悲为怀,引导众生向善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佛教与传统信仰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在面对战争和生存压力时,对宗教信仰的不同选择。诗中充满了象征意义和寓言色彩,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化敌为友”、“普渡众生”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