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丘毛伯太史
明 · 何南凤
惟禅与文字,春在万花间。
北斗瞻公峻,西方容我閒。
新诗投锡杖,清韵布香山。
何日虎溪上,重逢破笑颜。
北斗瞻公峻,西方容我閒。
新诗投锡杖,清韵布香山。
何日虎溪上,重逢破笑颜。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首句“惟禅与文字,春在万花间”开篇即点明主题,禅与文字如同春日之于万花,既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命中美好的景象。禅学的智慧与文学的表达在这里交织,赋予了万物以生机与灵性。
“北斗瞻公峻,西方容我閒”两句,运用了北斗星和西方的概念,象征着高远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禅学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境界中,既有对宇宙真理的仰望,也有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新诗投锡杖,清韵布香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将创作诗歌比作投掷锡杖,寓意着心灵的释放与自由;而“清韵布香山”则描绘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仿佛音乐的旋律在山间回荡,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最后,“何日虎溪上,重逢破笑颜”以虎溪为背景,想象未来与友人再次相会的情景,充满了期待与喜悦。虎溪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友谊与知音,这里的“重逢破笑颜”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时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