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俞和叔座上赋白鹿赏析

俞和叔座上赋白鹿

宋 · 唐庚
洞中于世本无求,一落人间几见秋。
和月看时迷濯濯,隔云听处认呦呦。
未容鹤客矜风韵,应许猿翁作品流。
莫把奇毛惊俗眼,恐妨归去旧山幽。

鉴赏

此诗《俞和叔座上赋白鹿》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白鹿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之景。

首句“洞中于世本无求”,以“洞中”二字开篇,暗示白鹿栖息于幽静深邃的山洞之中,远离尘嚣,不为世间所求,展现出白鹿的隐逸之姿。接着“一落人间几见秋”一句,巧妙地将白鹿从洞中步入人间的瞬间与季节更迭联系起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和月看时迷濯濯,隔云听处认呦呦”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白鹿在月光下或云雾间的形态与声音,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白鹿的灵动与神秘。其中,“迷濯濯”形容月光下的白鹿洁白无瑕,而“认呦呦”则通过模仿鹿鸣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白鹿的存在感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未容鹤客矜风韵,应许猿翁作品流”两句,通过对比鹤与猿,强调了白鹿独特的风韵与气质,同时也暗示了白鹿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鹤与猿在这里分别象征着高洁与灵巧,而白鹿则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它们的尊重与欣赏。

最后,“莫把奇毛惊俗眼,恐妨归去旧山幽”两句,表达了对白鹿保持自然本色的期望,避免因过分的外在装饰而失去其内在的纯净与自由。同时,也暗含了对回归自然、保持本真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白鹿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以及对保持内心纯净、回归自然本真的呼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