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皇甫秀才幽居(其二)
沧浪清浊吾何预,坐听松风笑许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前苕水潺潺流过,四季变换中野花盛开,鸟儿鸣叫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沧浪之水比喻世事的清澈与浑浊,表达出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态度。他选择静坐倾听松风,仿佛在嘲笑那些过于执着于名利的许由一类人物,流露出淡泊名利的隐逸之情。刘基通过此诗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超然态度。
词语解释
沧浪的意思:(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
春秋的意思:[释义](1) (名)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春秋正富(年纪不大)(作主语) (2) (名)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编年史《春秋》包括这一段时间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涌现出很多历史故事。(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春+秋...
苕水的意思:(1).水名。在今 陕西省 境内。《山海经·西山经》:“ 龙首之山 ,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 苕水 在焉。东南流注于 涇水 ,其中多美玉。”(2).水名。在今 浙江省 境内。《山海经·南山经》:“ 浮玉之山 …… 苕水 出于其阴,北流注入 具区 ,其中多鮆鱼。” 唐 灵一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诗:“ 苕水 滩行浅, 潜州 路渐深……不知 天目 下,何处是云林。”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天目之山 , 苕水 出焉。龙飞凤舞,萃於 临安 。”参见“ 苕溪 ”。...
水流的意思:[释义](1) (名)江、河等的统称。 (2) (名)流动的水。 [构成]偏正式:水(流 [例句]河道经过疏浚;水流畅通。(作主语)...
松风的意思:(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
许由的意思:亦作“ 许繇 ”。传说中的隐士。相传 尧 让以天下,不受,遁居于 颍水 之阳 箕山 之下。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愿闻,洗耳于 颍水 之滨。事见《庄子·逍遥游》、《史记·伯夷列传》。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支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激昂荣华之间,沉潜珪组之内。” 宋 陆游 《遣兴》诗:“静观世事频兴叹,千载前时有 许由 。” 清 孙枝蔚 《猛虎行》:“ 箕山 有 许繇 , 商山 有四翁。”...
天目山的意思:山名。在 浙江 临安县 境内。分东西两支:东支名 东天目山 ,西支名 西天目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 天目山 ……有两峯,峯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 天目 。”多奇峰、竹林,为 浙西 名胜地。最高峰为 龙王山 ,高1587米,在 西天目山 。道教谓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名“天盖涤玄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