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居皆在北郭
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
短景催长宴,醒吟杂醉歌。
乱离欢易失,无厌数相过。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诗《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居皆在北郭》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首句“情与酒兼和”,表达了聚会时情感交流与美酒相伴的和谐气氛。接着,“园亭驻晚珂”写出了园亭中夜晚的宁静,以及马车铃声的悠扬,增添了聚会的诗意。
“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运用典故,将自家比喻为榆社(古代隐士聚居之地),暗示了主人与宾客的志趣相投,且人数众多,如同竹林七贤般聚集。接下来,“短景催长宴”暗示了时光匆匆,美好的聚会时光转瞬即逝,而“醒吟杂醉歌”则展现了饮酒作诗的热闹景象。
最后两句“乱离欢易失,无厌数相过”揭示了在战乱频繁的时代里,能有这样短暂的欢聚实属不易,诗人希望朋友们能频繁来访,共享这份难得的快乐。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
词语解释
比竹的意思:指竹制编管乐器,如笙籥之类。《庄子·齐物论》:“人籟则比竹是已。” 元 张雨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诗:“县匏比竹无灵气,昂邱採此十二茎。”...
短景的意思:(1).日影短。谓白昼不长或将尽。 北周 庾信 《和何仪同讲竟述怀》:“秋云低晚气,短景侧餘辉。” 唐 杜甫 《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长兴 二年,改令昼试。 贞 ( 竇贞 )固以短景难成,文不尽意,失取士之道,奏復夜试。”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陈学士招饮寓斋》诗:“阴阳逼短景,欲挽不受货。”(2).喻指时日无多的暮年。 南唐 李中 《赠重安寂道者》诗:“白髮只闻悲短景,红尘谁解信长生。”...
乱离的意思:[释义](动)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 [构成]偏正式:乱(离...
数相的意思:犹命相。指人的命数和可据以推断祸福的形貌特征。《宋书·颜延之传》:“夫数相者,必有之徵,既闻之术人,又验之吾身,理可得而论也。”...
无厌的意思:(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
相过的意思:(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
榆社的意思:枌榆社之省。 汉高祖 故乡的里社名。泛指故乡的里社。 明 高启 《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诗:“情与酒兼和,园亭驻晚珂。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参见“ 枌榆 ”。...
园亭的意思:◎ 园亭 yuántíng[arbor] 由藤本或树枝或由攀缘灌木或藤本覆盖的格子细工构成的亭子;有荫的隐蔽处...
竹林的意思:◎ 竹林 zhúlín[bamboo forest] 竹子林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