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朔野按行犹爵跃,东台瞑坐觉乌飞。
漫誇年少容吾在,若斗尊前举世稀。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拼音版原文
(
)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视与向往。
"冯颐久已攲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 这两句写景,从字面上看,是在描述一个初春的场景。冯颐,即山脊,久已无人行走,只剩下残留的雪没有完全融化;而“戎眼”指的是战鼓之眼,即古代战鼓上的金属环,这里借指远处的山峰,"何曾眩落晖"则形容那山峰在阳光下的模糊轮廓,给人一种遥远和神秘感。
"朔野按行犹爵跃,东台瞑坐觉乌飞。" 这两句仍在描写自然景象。“朔野”指的是边塞的旷野,而“按行”则是踏着雪地前进的动作;“犹爵跃”形容马匹在雪地中的活跃样子,好似古代战车上的马儿一般。"东台瞑坐觉乌飞"则描绘诗人静坐在东边的台上,闭目养神之时,偶尔听到乌鸦的叫声。
"漫誇年少容吾在,若斗尊前举世稀。" 这两句转折到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漫誇”意指夸张地描述,“年少容吾在”则是说诗人年轻时的风采犹存;“若斗尊前举世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和成就的自信,好似古代以斗量酒,举杯敬酒一样,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不凡。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最后两句写的是对友情的期待与珍惜。“待向嵩阳”是说诗人有意前往嵩山一带,而“求水竹”则是在寻找那里的清泉和竹林,传说中这都是高洁之物;“一犁烟雨伴公归”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烟雨朦胧中,与友人同行,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