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果
宋 · 释居简
恶木枝头起祸胎,丛林又见泼天灾。
就窠打劫为深孽,更把馀殃累后来。
就窠打劫为深孽,更把馀殃累后来。
鉴赏
这首诗以“毒果”为题,通过“恶木枝头起祸胎”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邪恶或不善行为如同毒果,一旦滋生,便能引发祸患,如同丛林中的巨大灾难。诗人警示人们,这些不善的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深重的罪孽,还会连累到未来的人们,如同余殃未尽。
“丛林又见泼天灾”一句,生动描绘了邪恶行为带来的广泛破坏和灾难,如同天降洪水,无处不在,无所不侵。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比喻,更是对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现象的深刻讽刺。
“就窠打劫为深孽”则进一步强调了邪恶行为的本质——如同在巢穴中抢劫,不仅触犯法律,更是违背道德,其罪孽之深,难以估量。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最后,“更把馀殃累后来”提醒我们,邪恶行为的后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会像余波一样,影响和牵累着后代。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告,也是对社会整体责任的强调,即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考虑到其长远影响,不应仅考虑眼前利益。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毒果”的隐喻,深刻地探讨了邪恶行为的根源、危害及其对未来的深远影响,具有强烈的道德警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