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其九)赏析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其九)

宋末元初 · 陈普
长沙太傅便叹息,华州司功辄发狂。
持此身心上天去,更无可答万夫望。

注释

长沙太傅:指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暗指某位有才华但处境艰难的人物。
叹息:表示深深的忧虑或哀叹。
华州司功:又一官职名,此处可能指代某人因压力而行为失常。
辄发狂:频繁地表现出疯狂或极度的情绪。
身心:身体和精神。
上天去:比喻追求极高境界或逃避现实。
万夫望:大众的期待或舆论的压力。

翻译

长沙太傅深感忧虑,华州司功情绪失控。
他带着这样的身心直上九天,再无言辞能回应大众期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系列诗中的第九首。诗中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决心。

"长沙太傅"暗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曾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被封为长沙太傅,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在学术或政治上的坚定立场。"华州司功"则指唐朝的韩愈,他在担任华州司功参军时,因反对佛教的盛行而写下《原道》等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儒家士大夫精神。诗人借他们的故事,表明自己面对社会期望和责任时的态度——坚守信念,不畏人言。

"持此身心上天去",诗人表达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即使面临困境,也要保持自我,坚持理想,视死如归。"更无可答万夫望"则是说,他深知自己的选择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仍然无愧于心,坦然面对众人的目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陈普在动荡时代中,坚守儒家道义,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