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缙云山图
唐 · 李翔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注释
谓:表示。见:看见。
仙都:仙境。
忽:忽然。
逢:遇见。
云岩:云雾缭绕的山岩。
不似:不像。
人间世:人间。
物象:景象。
翻疑:反而怀疑。
迥压:远远超过。
鳌头:海中的大龟头,比喻极高的位置。
海眼:海底的深洞或漩涡。
鹏路:大鹏鸟的飞行路径。
星躔:星轨。
顶湖:山顶的湖泊。
纵去:即使离去。
无多:不多。
空见:只能看到。
霜流:如霜般的流水。
百丈泉:长达百丈的泉水。
翻译
我已二十年未见仙境,突然在画中遇见,心中欣喜无比。云岩不像人世间的样子,景致仿佛疑为洞天福地。
它高耸入云,仿佛压在海眼之上,直通向大鹏展翅的星途。
山顶的湖泊虽然不大,但泉水如霜般洁白,流淌百丈之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二十年后重返仙都的景象,通过一幅图画再次领略那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仙境描绘得如同现实一般,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端岩巅之间。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这一句,则更进一步渲染了仙境与尘世的差异,仙境中的山石、花木,都显得与凡间迥异,让人难辨真伪,宛如身处天界。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这里,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仙境中的壮丽景观。鳌头比喻山峰之高峻,如同巨兽之头挺立于大海之间;而鹏路和星辰,则象征着通往天界的道路,仙者轻盈地踏着云端,与星辰相倚,达到了人与自然、宇宙高度融合的境界。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处幽深之地。仙者行走于此,无需远涉,便可抵达那藏匿在山巅、云端之间的神秘湖泊。而“空见霜流百丈泉”则形象地表达了水源自天然岩石间涌出,清澈见底,如同仙境中自然而然的景致。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道法、修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向往。